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不断发展 新型经营主体活了农村【1205】

今日农汇    来源:农汇网    时间:2016-12-05 10:24:03    阅读:225次

[ 摘要]今日农汇,汇集今日农业资讯。主要从政策、市场、合作社、农村金融、农资等方面传递今日最新农业信息。

一.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不断发展

  新型经营主体活了农村

       “如果没有沿江粮食合作社给我们及时烘干,稻谷肯定坏了不少。”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种粮大户陈沿耿今年流转了500亩水田种单季稻,单产达到近600公斤,来不及烘干,全部是合作社帮助烘干。去年他的家庭农场种水稻净收入是21万元,今年因为又流转了一些旱地,收入又有增加。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伟祥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农业发展立下头功。”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为“三农”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合作社——处于历史最好阶段

      当前,我国农民合作社数量持续增长,呈现带动能力增强、产业分布广、服务领域宽等三个新特征。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74.9万家,东部占31.8%,中部占27.5%,西部占28.3%,东北地区占12.4%。农民合作社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扩展到农机、植保、民间工艺、旅游休闲农业等多领域,其中种植业约占53%,养殖业28%,服务业8%。

      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农民合作社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牢固纽带。合作社成员类型多样,普通农户占86.7%,涵盖200万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以及50万家农业企业和社会团体。20万家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在农资供应、产品销售、技术创新等环节有效对接。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2015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入合作社的面积为973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1.8%。全国有8.52万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3157万亩。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服务总值达到10620亿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合作社根据市场变化,组织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发展新业态。截至2015年底,8万多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7万多家合作社注册商标,超过4万家合作社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

      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稳定渠道。2015年,合作社社均可分配盈余8万—10万元,每个成员当年分配盈余1597元,合作社成员普遍比生产同类产品的非成员增收20%以上,运行规范的示范社高达30%—50%。国家示范社有20.3%位于520个国家级贫困县;社均经营收入1304万元、盈余182万元,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成员户均分红5049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活跃在田间地头

      王家井镇这一幕,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抹景象。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推进服务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路径。当前,实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正在一些地方展开。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当起种田“保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在全国已注册登记且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达到3.76万个,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2.7%。

      完善新一轮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离不开组织和示范。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介绍,2016年新公布了203个“五有型”农机合作社:有完善的装备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这个“五有型”,引领和带动了农机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完善新一轮社会化服务组织,离不开财政扶持和示范创建。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近年来,我国利用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资金、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科学用药水平。示范创建方面,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提炼托管、联耕联种等新型服务模式,依托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形式,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实现规模经营。

      据了解,2015年和2016年,农业部分两批在26个省份的62个县(市、区),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试点针对公益性较强、覆盖面广、农民急需、收益相对较低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围绕购买服务内容、承接服务主体资质、购买服务程序、服务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等,引入市场机制,开展试点试验。

       家庭农场——蹚出奔小康新路

      家庭农场起步早,发展快。早在2000年前后,上海松江一带的家庭农场发展就形成了一定规模。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比2013年的13.9万户增长了2倍多,平均经营规模为150亩左右。

      培育家庭农场,坚持以鼓励发展为主,在发展中逐步规范。通过明确规模标准,广泛推行名录管理、农场监测、信息直报、示范农场、人才培育“五项制度”,家庭农场沿着健康的轨道茁壮成长,为农民致富、农村小康,蹚出了一条新路。

      家庭农场名录制度,规范了家庭农场的标准。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下发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山西省研发了家庭农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在线家庭农场信息录入、审核、认定、查询和统计分析;福建省分级建立和发布家庭农场示范场名录,并实行动态管理。

      家庭农场监测制度,加强了家庭农场管理。2014年起,农业部会同中国社科院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91个县(区、市)中,选择了3000户左右家庭农场,就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广东省定期开展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动态监测统计,并建立农技人员联系家庭农场制度,指导家庭农场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和销售台账,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生产信息直报制度,提供了精准扶持的依据。按照“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思路,农业部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以家庭农场为突破口,将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市场进入和生产调控等服务进行整合,启动家庭农场直连直报系统开发,实现扶持政策精准对接。

      示范家庭农场制度,确立了典型引路的模式。农业部鼓励各地通过示范引导,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开展了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认定了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近4万户。

      人才培育制度,为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农业部将家庭农场经营者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近三年累计举办近200期专题培训班,培训1.6万人次。积极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开展培训指导、创业孵化、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累计培育2万名青年农场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刘天金说,各地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多种培训资源,分类分批培训各类家庭农场经营者,促进家庭农场交流学习,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

原文链接:http://www.farmer.com.cn/xwpd/btxw/201612/t20161204_1258889.htm

 

二.合作社精准扶贫

扶余“创新+产业” 推进精准扶贫

       近年来,吉林省扶余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实施“创新+产业”战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鼓励引导困难群众成为产业舞台上的主角,让困难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我是天天有活干,天天有钱赚,村里人都受益。”扶余市五家站镇沈阳村村民刘江说。自从文良兴农源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以来,他每月都能收入四五千块钱。今年以来,该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100栋,吸纳贫困户来打工入社。合作社所在的五家站镇沈阳村有31户贫困户,其中有18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有10几个人在合作社里打工。这个合作社是该市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合作社的创建扩大,极大地增加了所在镇村困难群众的收入,是扶贫攻坚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在扶贫工作中,扶余市依托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推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扶贫推进精准扶贫,以科技培训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将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政府支持、合作社牵头、农民参股、保本分红”,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合作社+困难户”的路子。

        扶余市新万发镇房身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佩桐带领下,先后与沈阳玉口禽业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蛋鸡养殖,推动全村走上致富路。全村现有蛋鸡养殖农户40余户,养殖蛋鸡16万只,养牛、羊、猪户60余户,有大型运输车辆8辆,有禽药商店1户,收购销售鸡蛋的经营户14户,养殖收入占全村农业收入的60.7%。同时,采取“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富裕户”等方式,通过帮扶指导,全面带动贫困户脱贫。该村2012年底有贫困户53户,贫困人口56人;截至2015年底贫困户已脱贫到只剩下12户,贫困人口12人。

        目前,扶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70个,建成扶贫产业园、重点龙头企业等18家,启动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贫困户参加新型经济合作体比例达30%以上。

        今年以来,扶余市已筹集近80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项目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按照《产业扶贫方案》《特色种植业扶贫方案》《特色养殖业扶贫方案》等7个扶贫方案,条理清晰地发展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格局。现在,全市已有6个贫困村申报蔬菜大棚项目,计划修建181栋大棚;12个村申报养殖项目,计划养牛1480头、养猪5600头、养羊600只;两个村申报大白沙花生种植项目,计划增加400公顷花生种植面积;贫困村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正在谋划推进中,全市正在向着“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的目标迈进。

        网络也可以扶贫。如今在扶余市,专职网商有200多人,兼职的则有3000人左右,主要经营本地产“四粒红”花生、黑豆、小米等优质杂粮杂豆和纯粮酿酱油、香醋等。大学生村官姜冰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她将线上淘宝、微信、直播和线下土特产品销售、农家风情展示相结合,为村民卖出40多万元的农家土鸡、笨鹅蛋、大缸酸菜、纯粮烧酒等农产品。初尝农村电商带来的甜头,扶余人愈加注重推进“互联网+”业务发展。全市打造了“电子商务进农村”、邮掌柜平台、邮政便民站和农联社“四个一”等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电商扶贫”的有效抓手。

        现在,扶余市紧紧围绕创新“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供销社”的全产业链闭环综合服务体系,借助“一站一中心”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健全全市扶贫网络体系,鼓励引导困难群众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倡导品牌化、精品化、特色化经营,提高地域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解决农村优质农产品销售难及价格低等问题。按照规划,未来5年,全市将逐步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电商网络体系,以电商进农村运营中心为核,各镇街设立服务站,各行政村设立服务点,每个镇街至少培育1个电商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鼓励吸收困难群众加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据了解,扶余市共有省级贫困村40个,贫困户13607户,贫困人口20512人。预计今年19个贫困村7500人脱贫;2017年10个贫困村6500人脱贫;2018年11个贫困村6512人脱贫。

原文链接: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6-12/05/nw.D110000nmrb_20161205_1-02.htm?div=-1

 

.合作社农产品市场

云南新平县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引领群众种植食用菌

        近日,在云南省新平县供销社的组织下,当地菇农方岚带头组建的兴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成立。现合作社已土地流转将近四十五亩,食用菌大棚也在建设中。该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据介绍,该食用菌合作社前期将种植平菇、鸡腿菇、大球盖菇等品种,后期将引进羊肚菌、黑皮鸡枞、金耳等珍稀品种试种。

      食用菌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合作社在不断完善技术条件的同时,还将带动当地村民一同来种植食用菌,共同走上致富路。

原文链接:http://www.agronet.com.cn/News/1097237.html

 

.现代农业

提升壮大专业合作社 培育现代农业服务载体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解读之九

       《中共驻马店市委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更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新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创建标准,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示范社。按照河南省工商局《关于做好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鼓励农民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市级、县级、行业和跨区域联合社,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组建一批联合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构成了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基础,而且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业发达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他们80%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的,8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社和协会,既是农民与市场联系的纽带,又为其成员提供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和资金等各种服务,为其成员谋取经济利益、规避市场风险提供服务,成为代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力量,为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驻马店市作为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市,农民群众有着较强的合作需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有着独特的产业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上,没有大的突破。还存在农业经营方式粗放、农业结构不合理、经营规模分散、配套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服务城乡、特别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通过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既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也是供销合作社提升服务三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立足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农民的合作要求和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的专业合作组织体系。

       目前,全系统拥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15家,涵盖了粮油果蔬花卉烟草种植、畜禽水产养殖、服务业等多个产业。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77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5家,入社农户20多万户,流转土地20多万亩,托管土地30多万亩,带动辐射农户35万多户,年助农增收20多亿元。上蔡久久面业已形成产业联合体,确山“豫宏”中药材已成为加多宝最大供应商,遂平名品花木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平舆县西洋店三农服务专业合作社、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泌阳县马谷田果林专业合作社被中华全国总社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遂平益农丰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阳绿色薯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荣获“中国50佳合作社”,全系统省级以上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98家。

       当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组织机构松散,服务功能较弱,带动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量占比较小,这与供销社“为农、务农、姓农”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为才有位”,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彻底改观,将会大大降低供销社的话语权。全市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强化措施,持续加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网络、产业、经营和人才优势,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文化、旅游等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各类专业合作社开展联合,建立跨村、乡、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联合发展,真正形成上连市场、中连企业、下联农户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切实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不起来的事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示范社,引领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坚持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各类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入社加盟。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总之,供销合作社要切实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全力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主渠道,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原文链接:http://www.zmdnews.cn/showinfo-8-392146-0.html

 

.合作社抱团发展

津南区葛沽镇跃进合作社打造园区发展“升级版”

       津南区葛沽镇跃进合作社精心打造复垦土地,今年这里第一次尝试种植草莓获得成功,园区也逐步向全方位发展。

      津南小站稻以米质优异而闻名,而在津南区,葛沽镇也有种植水稻的历史。四年前,津南区葛沽镇跃进合作社开始在南辛房地区的复垦地上尝试恢复种植水稻。几年里,这里的三百亩水稻每年都获得丰收,曾经荒芜贫瘠的土地成为良田,焕发出了活力。葛沽镇跃进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韩宝来说:“粮食方面,包括玉米,还有大豆、水稻,我们之所以尝试恢复种植水稻,是为了让老百姓再次吃上津南自己的葛沽稻。”

      津南区葛沽镇跃进合作社还在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今年这里第一次种植草莓,韩宝来介绍:“经验不那么丰富,经过草莓育苗还有技术人员的帮助,施肥和管理,目前还是不错的。”

      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是在农户精心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目前草莓长势良好,即将收获。津南区农技服务中心植保站站长冯学良说:“做一个病虫害的防治,前期从这里栽培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必须前期做预防,观察病害发展情况,看看有没有发病中心。”

        津南区葛沽镇跃进合作社最初依托葛沽萝卜的种植起步,逐步发展成涵盖粮食、果蔬种植的全面型园区,同时也一直在打造百姓“放心园区”。葛沽镇跃进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韩宝来说:“通过市蔬菜所认定为放心菜基地,全力保障老百姓吃到放心菜。我们园区的打算是未来打造成全面发展的基地。包括水果、蔬菜、粮食作物,包括设施观光旅游。”

原文链接:http://quxianlianmeng.radiotj.com/system/2016/12/04/000565201.shtml